(1)沟通,也可以这样进行
记得在小学四年级的时候,我女儿周芯合检查出是近视眼(0.4/0.3),医生说可以给她配戴眼镜了。我想我和孩子她妈妈都不是近视眼,女儿是不是说传中的占青少年90﹪的假性近视眼呢。听说假性近视眼有治愈的可能,如果真是这样,不就可以避免一辈子都要配戴眼镜了吗。就在我们犹豫不决的时候,一位研究青少年近视的医学专家告诉我,“爱眼意识不够和用眼习惯不良”是青少年近视发生的主要因素。
怎样才能让女儿认识到这一点呢?思来想去,我决定每天带着孩子到离家很远的城东二仙桥去华蜀眼科接受中医治疗,希望通过治疗来减轻孩子的近视程度,同时也帮助她明白爱眼重要性和自觉养成良好的用眼习惯。中医治疗近视是一个漫长的艰苦过程,每天去看病的医院下午6点钟下班,为了能够以最快的速度赶到医院,我必须得在5点钟之前将车开到位于一环路旁的磨子桥小学门口等候孩子放学。可以想象,我由此经历了多少个“停车交通占道、路人白眼、焦急等候”的尴尬场面。而每天治疗完后的回家路上,都会遇到下班高峰严重堵车,回到家已经是晚上七、八点钟了,常常弄得我是疲惫不堪。我不时在孩子面前怨声载道:太累啦。日复一日,冬去春来,渐渐地我发现女儿开始注意爱护眼睛了,还时常流露出一些关心我、怕我太累的神态来。就这样,我们坚持了一年多时间每天去医院治疗,直到现在还每周去两次。从孩子心疼我的眼神中,我感觉她慢慢地开始明白爱眼的重要性了。现在她再也不愿意上网打游戏,写字时的坐姿也有所改观,视力已经恢复到1:0/0.8左右,至今仍未配戴眼镜。
其实,那种略带“装疲惫相”的“吃苦”对我来说根本算不了什么,不外乎就是想让女儿在感性上加深对“爱眼问题”印象而已。同时借此机会“打包式”地向孩子发出三种信号:
1. 爱眼很重要,要科学用眼,在成长中不要输在眼睛的近视上。
2. 只有内因发挥积极作用才可能使事物朝好的方向发展。
3. 干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下去,就一定有取得胜利的那一天。我还常把自己喜欢的一句话告诉孩子:“往往有这样的情形,有利的情况和主动的恢复产生于再坚持一下的努力之中”(摘自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
在我带着女儿每次去治疗近视的往返途中,在我们开车或乘车的路上,她都会给我讲很多学校里的故事,我也经常找一些有意义的话题来聊。说来也怪,我很享受这个看似“艰苦”的治眼过程,因为这个过程给了我们父女俩一次又一次难得的沟通机会。
家庭教育之爱眼心得(2)
有迷惑,寻求班集体帮助
2011年8月,我女儿周芯合考上了成都市七中育才学校。面对从头开始的三年初中学习生活,我和很多家长一样都有一个很大的迷惑,即如何做到学业和身体均衡发展?有一次在家长集会时我突然发问:“如果以眼睛近视作为代价让你的孩子当上了全校成绩排名第一,你愿意吗?” 答案是否定的。因为谁也不愿意为了学业让孩子付出身体的本钱(笔者认为,中小学生在求学中的身体消耗,唯独只有眼睛近视了才是真正意义上在支付最实质且不可逆转的的身体本钱)。
然而,我们知道初中三年是奠定孩子学业基础和人生价值观的重要阶段。俗话说:“舍不得孩子套不到狼”,哪有不付出用眼时间就可以掌握大量中学知识的道理。我们暂且不去探讨什么是中外教育理念,也没必要去比较身体或学业的孰轻孰重。在现实生活中,每当我“欣喜地”看到女儿为了完成学习任务每天拼命地赶作业、看书查资料、渐入求学佳境的时候,心情是复杂的,一方面为她能够像海绵似地吸收知识营养而感到高兴,另一方面,又因近距离用眼时间比小学增加了很多而担心她的视力再度下降。最近,家长们讨论“怎样才能提高孩子学习成绩”的氛围越来越浓,我要是常把“爱眼”的话题挂在嘴边好像有点不合时宜。如何解决两全其美?如何面对青少年在初中阶段将决定他们是否终身“配戴眼镜”的客观事实? 在这个大多数家庭都面临的问题面前,我和孩子她妈妈曾一度陷入了迷惑之中。
经过思考并咨询专家以后我找到了答案:要科学用眼。那么,怎样才能做到科学用眼呢? 我的认识如下。
管理心理学的需要理论中有这样的阐述:当个人需要与社会需要结合起来的时候将会产生出巨大动力(亦称“需求统一”概念)。记得我们11班的同学和家长在讨论“11”这个数字时,很自然地把这个数字与我们11班要争取“学习和身体双第一”的奋斗目标联系在一起。我们为何不把大家的需求融合起来并落实在某一个具体的行动上呢,于是我代表女儿向大家提出了开展“爱眼行动”的建议。我认为推广“科学用眼”的活动应该比较适合大家的“需求统一”,因为爱眼意识和良好的用眼习惯如果通过班集体力量来形成的话是相对比较容易的。依据“从众”原则,在同学中一旦形成了爱眼风气,远比我们家长在家里天天吼着孩子“要注意眼睛”强十倍。针对这种完全可能实现的条件,我们何不去争取事半功倍!不难看出,从某种意义上讲,“需求统一”的概念就是“科学用眼”的一部分。
当然,“科学用眼”还有很多具体内容。比如,在班集体中提倡回家少打电脑游戏;善意提醒不良的用眼习惯;下课时尽量休息眼睛并到楼梯口去看远处物体(可以在楼道尽头设立‘爱眼黄金口岸');开展各项文体活动;学习爱眼知识、制定爱眼计划以及在班上树立“表扬爱眼、批评损眼”的优良风气。等等。据悉,在11班班主任姜宏老师的支持下, “爱眼行动”在11班班委会和家委会的筹划下准备开展起来。
以上心得内容经我女儿“审阅”并讨论修改完成。我鼓励她报名参加班上的爱眼行动,并希望孩子在“固本强基”的同时能理解我在爱眼问题上为什么要引出其它话题的用心。希望她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把个人的兴趣需求与集体的需求结合起来,在“利他”的环境下实现自我;在高效率快乐学习和快乐健身的过程中培养团队精神,养成“共赢”的辩证思维。
投稿人:成都七中育才学校2014级-11班学生家长:周容生